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相关资讯
编号:10772797
全球四百亿左右的美元市场,中国中医药破茧在即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30日 中医药-生物通
     在“2005上海中药现代化论坛”上,业内专家认为,应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专利保护力度等途径,争取中国中医药在全球应有的地位。

    数据表明,在全球市场上每年高达400亿美元的中医药交易额中,中国仅占6%到8%,日、韩则占到50%以上。而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国内90%的中医药专利申请都来自国外企业。面对这样的窘境,在日前召开的“2005上海中药现代化论坛”上,来自中医药监管、研制、生产、销售领域的有识之士认为,应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专利保护力度等途径,争取中国中医药在全球应有的地位。

    发源于中国的中医药以其毒副作用小、疗效彻底等特点,近年来在海外的市场表现、影响力、业内关注度都在稳步上升。中医药产品出口前景可观。据论坛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制定了中草药法规,世界中草药市场的年销售额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递增。

    “应抓住全球中草药市场不断扩大的大好时机,使中国中医药在国际上取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院士认为,应把学术和市场联合在一起,学术机构通过企业,把学术转化为含有深厚学术内涵基础的新产品,去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则借助学术机构的基础研究来提升自己,进入提供高档中药的领域。
, http://www.100md.com
    裴钢院士表示,虽然学术研究是基础,但是最后的胜利者是市场,学术最终要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摆脱盲目的基础研究,加大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力度显得至关重要。与中科院这样的科研“国家队”相比,跨国药企自设的研发中心,在市场热点把握上就很有优势。而全球制药巨头诺华在华设研发中心,目标也直指中草药研发。这给国内各研发机构很大压力。

    而对市场敏感,但规模普遍偏小的国内药企也难以独自应对跨国药企的挑战。据绿谷集团董事长吕松涛介绍,2004年中药全行业销售达900亿元,但超过10亿元产值的企业寥若晨星,以2000家中医药企业计算,每家销售收入不足1亿元,这在现代经济格局下根本不具有竞争意义,也难以吸引到优秀的研发人才为企业效力。

    在这样的挑战面前,任德权表示,我国只有产学研迅速联手互动,才能赢得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绿谷集团联手成立的“绿谷研究院”已正式挂牌。裴钢院士称,对于中科院这个我国顶尖的学术研究单位,和企业间如此紧密的合作是非常重大的战略,这表明中国医药科研单位将和中国所有的民族企业联手应对来自全球的挑战。

    国内的优秀产品被国外企业抢注专利,而痛失市场,无疑是目前国内中药企业“不能承受之痛”。论坛数据显示,我国拥有1万多种中药资源和4000多种中药制剂。然而,目前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申请了专利,我国中药在国外申请专利的只有近千项,而外国在我国申请的此类专利却高达1万多项,日本210个汉方药制剂,处方都来自中国。

    与中国企业不同的是,一些跨国药企已经开始不断利用合作、购并等方式,“抢夺”我国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据悉,在美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中,日本已经占到近一半,而中国却几乎没有。显而易见,积极熟悉相关法律,防止知识产权外泄,是维护中国中药地位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