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信息
编号:11172104
百年中医药再回首(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5日 现代中药网
     中医药发展已到了非常时期

    中医药在“独占”我国医疗市场几千年后的今天,迎来了残酷的市场竞争,至今已失去了大部分医疗市场“领土”。不少中医医院已很难再以“独立”的、“纯粹”的中医药技术支撑门面,要么“门庭冷落”病人稀少,要么大量增加西医科室,靠西医项目盈利。从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全国卫生统计数据也可证明:西医人员558.39万人,中医40.72万人,占11.4%;西医院1.68万个,中医院0.26万个,占15.47%。这两组数字不仅反映了中医药的市场占有率,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药的疗效问题。虽然前面涉及的很多事实已经证明了中医药的疗效,但这并不代表目前中医药总体上的疗效很好,如果很好,它的市场份额能够减少吗?

    著名老中医焦树德、邓铁涛在2001年8月10日发表文章指出:“可以说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来,……没有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路、方法看病的中医。所以,中医教育如在现在还不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再过几十年,恐怕能用老中医们那种传统的方法治病的中医就没有了”。这番话一语道破“天机”,缺乏有真功夫的高级中医师,中医临床的疗效能好吗?近几十年来中医药的硬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是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发展时期,但却处于最令人担忧的学术危机时期、人才危机时期。
, http://www.100md.com
    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制约着现代中医药的生存发展,通过多年来对中医药行业的整体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最主要的有以下三条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中医药人才的“异化”。这是中医药教育出了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似乎只要调整一下课程设置就能解决,但要真正解决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医疗市场早已形成了对非西式医学人才极为不利的“人文环境”。由此,中医药教育机构必然会跟着市场“兜售”虽然不地道但确很适宜在一些“靠西医赚钱的中医院”工作的“中医人才产品”。对此,尽管一些院校的老中医也愤愤不平,却也无可奈何。

    原因之二:中药材的“变种”、“变性”,以及不少中药材作为濒危品种受到保护。中药资源的这种危机,直接导致中医临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中医师辨证准确,也没有好药可用;

    原因之三:中医药评价体系的“西化”。这是严重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一个最关键的瓶颈,要真正调整这个评价体系非常困难,可以说它已经形成了一股异常强大的“惯性”,已很难从根本上阻止它刹车。
, 百拇医药
    按照现在这种“表面辉煌、内涵衰微”的局势演化下去,要不了多少年,中医药人才将断代,中医医疗市场份额将趋于“零”,在世上最多只能留下一个中医药的空壳。虽然现在谁也不敢下令“封杀”中医药,但用现代西方科学的方式来“关心爱护”和“提升”中医药,让中医药在“ 令人振奋的现代娱乐”中,从“失身”开始,接着“放弃自我”,到了最后将“命也丢了”。说得消极或夸张一点,中医药这门古老的人类健康事业正濒临“安乐死”的状态。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终于“与世界大同了”、“科学了”,但确没了自我的学术特色和临床优势,这是一件值得我们庆幸的革命呢?还是一种悲哀、抑或一种罪过呢?事实上,中医药发展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杞人忧天,我们相信历史终有评说。

    反思中医药的科学性

    “拯救中医、振兴中医、复兴中医”,这些口号我们已经呐喊了几十年,国家也制定了种种政策法规来扶持中医药,来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但几十年前谈的问题现在还在“老生常谈”,几十年前想解决的问题现在仍然是问题,就像进入了一个“魔圈”,绕来绕去总绕不出来,“说不清,理还乱”,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好核心的实质问题,这个核心的实质问题就是“观念”上的问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们不少人的“意识”出了问题,在西式科技文明的面前表现出了非常的“胆怯”,从而直接导致在行动上走了两个极端:“过度崇拜西方文明,过度践踏东方文明”。对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智慧产生了怀疑,也就不可能信任它,更不可能真正地学好中医、用好中医,甚至还以“用西式标尺度量东方文明”为一种“科学时尚”。试想,如果我们反过来用中医理论去评价西医学,这样做同样是不合适的。,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下一页